时间: 2025-04-23 11:5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58:39
“五壶浮漏”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计时器具。浮漏是一种利用水流计时的装置,通常由多个壶组成,水从高壶依次流入低壶,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来判断时间。五壶浮漏特指由五个这样的壶组成的计时系统。
五壶浮漏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时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技术逐渐被更精确的机械钟和电子钟所取代,因此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五壶浮漏不仅是计时的工具,也是权力和秩序的象征。宫廷中使用五壶浮漏来确保各项活动按时进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时间管理的重视。
五壶浮漏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怀旧和敬畏。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智慧和工艺,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
在我的生活中,五壶浮漏主要出现在历史课程和博物馆参观中。它让我对古代科技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五壶浮漏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五壶浮漏声声慢,
岁月如水悄然流。
宫廷旧梦随风去,
唯有时光永留存。
想象五壶浮漏的画面,可以看到一组精致的壶,水滴缓缓落下,发出清脆的滴水声,这种声音和画面让人感到宁静和时间的流逝。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计时器具也有出现,如古埃及的水钟。这些计时器具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时间测量的共同需求。
五壶浮漏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计时技术,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引证】
《说文》-壶,昆吾圆器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国子执壶浆。 、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魏学洢《核舟记》-炉上有壶。
【组词】
壶瓶、 壶滥、 壶尊、 壶芦
3.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4.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