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54
犹是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犹”和“是”。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仍然是”或“依旧是”。它表达了一种状态或情况的持续性,即某事物或某种状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或某些变化后,仍然保持不变。
在文学作品中,犹是 常用于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恒常性,如“岁月流转,他犹是那个初心未改的少年”。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某种状态的持续,例如“尽管天气变化无常,但他的心情犹是平静如水”。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心理学,犹是 可能用来探讨不变的本质或恒定的原则。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体现在语气和语境上,例如“依旧”可能更强调时间的延续,“依然”可能更侧重于状态的不变。
犹是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犹”字有“仍然”、“尚且”的意思,“是”字表示“这个”或“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达持续状态的词汇。
在文化中,犹是* 常用来表达对传统或价值观的坚守,如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时,某些传统俗或思想观念仍然保持不变。
犹是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稳定和持久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美好事物,如友情、爱情或个人的信念。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犹是 来形容一位老朋友,尽管我们多年未见,但再次相遇时,他犹是那个热情、真诚的人,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欣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犹是:
春风拂过,花犹是那般娇艳,
岁月无声,情犹是那般深沉。
犹是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望着远方的夕阳,脸上带着平静的微笑,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他的内心犹是宁静和满足。
在英语中,犹是 可以对应为“still is”或“remain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状态的持续性。
犹是 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持续状态的词汇。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文化和个人情感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和使用犹是,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中表达恒常性和稳定性的方式,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犹】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引证】
《说文》。字亦作猷。-猶,愑属。 、 《尔雅》-犹如麂,善登木。 、 《释文》引《尸子》-犹,五尺大犬也。 、 《颜氏家训·书证》-犹,兽名也。 、 《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犹与未决。 、 《水经注》-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
2.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