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7:52
官本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以官员的地位和权力为中心,一切以官员的利益和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基本含义是指在社会、政治或组织中,官员的权力和地位被过分强调,导致其他成员或因素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或边缘化。
在文学作品中,官本位可能被用来批判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表达对某些官员或政府机构的不满。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官本位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社会动态。
同义词:官僚主义、权力中心化 反义词:民本位、民主化
官本位这个词源于**,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官员的特殊地位和权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批评现代社会中类似的权力集中现象。
在,官本位**与传统的官僚体系和等级制度有关,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官员的权力和地位被过分强调。在现代社会,这种现象可能导致腐败、效率低下和社会不公。
官本位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权力滥用、不公平和腐败。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更民主和公平社会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官本位现象,比如在工作中感受到上级的过度控制或不公平待遇。这些经历可能促使我们反思和批判这种现象。
在诗歌中,官本位可以被用来象征权力的压迫和人民的渴望:
官本位的阴影下, 人民的心声被压抑, 渴望自由的风, 吹散这陈旧的雾霾。
官本位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重的官帽、庄严的官服和严肃的官腔。视觉上,可能是一幅描绘古代官员的画作,听觉上,可能是古代官员宣读圣旨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被称为“官僚主义”或“权力中心化”,但其具体表现和影响可能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官本位是一个反映权力结构和社会动态的重要词汇。它不仅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平和腐败问题,也激发了人们对更民主和公平社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分析和批判社会现象。
1.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