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1:41
昏眩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头部受到冲击、疾病、疲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感觉晕眩、头昏眼花的状态。它描述的是一种身体感觉,通常伴随着失去平衡或方向感的症状。
昏眩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昏”和“眩”两个字组成。“昏”字古汉语中指昏暗、模糊,而“眩”字则指眼花、晕眩。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描述头晕感觉的词汇。
在中医理论中,昏眩可能与气血不足、肝风内动等病理状态相关,反映了中医对症状的独特解释和治疗方法。
昏眩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不适和困扰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身体的不适或心理的冲击。它可能引发对健康问题的担忧,或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人物内心的混乱和不安。
个人经历中,昏眩可能与过度疲劳或健康问题相关。例如,长时间工作后感到的昏眩,提醒自己需要休息和调整生活节奏。
在诗歌中,昏眩可以被用来形容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如“在这迷幻的舞池中,我感到一种诗意的昏眩,仿佛时间与空间都失去了边界。”
视觉上,昏眩可能让人联想到旋转的图案或模糊的影像。听觉上,可能与低沉的耳鸣声相关,这些联想增强了昏眩这一概念的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dizziness”或“vertigo”可以对应汉语中的“昏眩”。不同文化对这种感觉的描述和解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对头晕状态的共同理解。
昏眩 这个词在描述身体感觉和心理状态时都非常有用。它不仅是一个医学术语,也是文学和日常交流中的一个重要词汇。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眩】
幻术;戏法 同: 幻
【组词】
眩人、 眩形、 眩师、 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