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5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58:25
“公行”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理解,“公”通常指公共的、官方的,而“行”可以指行为、行业、行走等。因此,“公行”可能指的是公共行为或官方行为。
由于“公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公行”指代官方的行为或公共的行业,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由于“公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公行无私”(官方行为无私)这样的表达,但在现代汉语中,这样的表达会被更具体的词汇替代。
“公行”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公”和“行”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字。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含义被更具体的词汇替代而逐渐不再使用。
在古代**,官方行为和公共行为是有明确区分的,因此“公行”可能在那个时期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已经不再流行,可能是因为现代汉语中有更多精确表达官方和公共行为的词汇。
由于“公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官方的、正式的行为,但这种联想并不强烈。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或使用“公行”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古代文献中。
由于“公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会显得有些生硬。但如果要尝试,可以这样使用:
在古老的城墙下,公行如流水,无私地滋养着这片土地。
由于“公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要联想,可能会想到官方的仪式或公共的**。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公行”的词汇,因为它的使用非常有限。如果要比较,可能需要找到其他语言中表达官方行为或公共行为的词汇。
“公行”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被使用,它的含义可以被更具体的词汇替代。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理解语言的演变和历史,但在实际表达中,使用更常见的词汇更为合适。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