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4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41:27
寻问: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寻找答案或信息,通常涉及提出问题或进行调查。它强调的是一个主动寻求信息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收。
寻问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寻”(寻找)和“问”(提问)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就已经结合使用,表示寻找答案的行为。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许多文化中,寻问被视为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和社会交往中,善于寻问被认为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社交技能。
寻问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积极探索和求知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通过提问和调查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我的生活中,寻问是一个常用的词汇。例如,当我需要了解一个新的概念或解决一个难题时,我会通过寻问来获取必要的信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寻问”: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寻问,
每一颗星辰的秘密,
每一朵浪花的语言。
寻问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个侦探在昏暗的房间里,灯光下,笔记本和铅笔在手,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在英语中,与“寻问”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inquire”或“ask”。虽然这些词在基本含义上相似,但“inquire”更强调正式和深入的调查,而“ask”则更为通用和随意。
寻问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交流中扮演关键角色,也在个人学习和成长中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寻问,我们能够不断扩展知识边界,解决问题,并促进社会互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寻问”这个词,对于提升沟通能力和思维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1.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