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45
炕柴灶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三个字组成:“炕”、“柴”和“灶”。
结合起来,“炕柴灶”可以理解为一种结合了取暖和烹饪功能的传统农村设施,通常是在炕的旁边或下方设置一个灶,用于烧柴做饭和取暖。
“炕”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床”,后来演变为指取暖的设施。“柴”和“灶”也都是古老的汉字,分别指木柴和炉灶。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反映了古代农村生活的实际需求和技术特点。
在中国北方农村,炕柴灶是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它不仅提供了取暖和烹饪的功能,还承载了家庭团聚和社交活动的文化意义。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种传统设施逐渐被现代化的取暖和烹饪设备所取代。
“炕柴灶”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人们对传统农村生活的怀念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它代表了简单、朴素和温馨的生活氛围。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炕柴灶已经不常见,但它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或装饰元素出现在家居设计中,以营造一种怀旧或传统风格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炕柴灶旁,岁月静好, 烟火人间,温暖如初。
想象一下,一个冬日的傍晚,窗外飘着雪花,屋内炕柴灶的火光跳跃,木柴燃烧的声音噼啪作响,炊烟从烟囱中缓缓升起,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温馨和宁静。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取暖和烹饪设施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欧,人们可能使用壁炉和烤箱;在南美,可能使用开放式的火坑。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取暖和烹饪方式。
“炕柴灶”这个词不仅代表了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人类对温暖和食物的基本需求。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设施已经逐渐被淘汰,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价值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1.
【炕】
(形声。从火,亢声。本义:干,烘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炕,干也。 、 《广雅》-炕,曝也。 、 《诗·匏叶传》-炕火曰炙。 、 《汉书·五行志》。-君炕阳而暴虐。
2.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
3.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