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6:39
塘池: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人工挖掘或自然形成的小型水体,如池塘或小湖。它可以用作名词,指代具体的地点,也可以用作比喻,表示某个特定的环境或情境。
塘池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塘”和“池”两个字组成,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都有水体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塘池”一词。
在**文化中,塘池常常与自然美景、宁静生活和诗意栖居联系在一起。许多古代诗词中都有对塘池的描写,如“荷塘月色”等,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塘池这个词往往带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水面、悠闲的鱼儿和静谧的环境,有助于放松心情,远离喧嚣。
在我小时候,家附近的公园里有一个小塘池,夏天我们常常在那里钓鱼、划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诗歌: 塘池静谧夜, 月影水中游。 鱼儿轻摆尾, 风过荷香留。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塘池周围环绕着垂柳,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几只白鹭在岸边觅食。 听觉:闭上眼睛,可以听到塘池边蛙鸣声、水波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以及远处孩子们的欢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ond”或“small lake”,它们在描述小型水体时与“塘池”有相似的含义,但在文化和情感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塘池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景观的词汇,也是人们情感寄托和审美追求的象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塘】
(形声。从土,唐声。本义:堤岸)。
同本义。
【引证】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
【组词】
塘岸、 塘埝,塘埭、 塘堰、 塘坟、 塘丁税
2.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