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21:1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21:14:32
“恤孤念苦”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综合起来,“恤孤念苦”字面意思是指同情孤儿,关心他们的苦难。这个成语强调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在文学作品中,“恤孤念苦”常用来描述人物的善良和同情心,如在古代诗词或小说中,描述君王或官员对孤儿的关怀。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责任、慈善活动或个人品德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或慈善组织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对孤儿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同义词:
反义词:
“恤孤念苦”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同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恤孤念苦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仁爱和对他人的关怀。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社会责任和慈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关怀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善良和同情心。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些慈善活动,帮助孤儿和贫困儿童。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理解“恤孤念苦”的含义,并激励我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恤孤念苦,心怀仁慈。
孤儿笑声,温暖如初,
社会和谐,共筑梦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孤儿院中与孩子们玩耍,孩子们的笑脸和老人的慈爱眼神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温暖、柔和的乐曲,如钢琴曲,来增强这种关怀和温暖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re for the orphans and the needy”,强调对孤儿和需要帮助的人的关怀。在不同的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同情是普遍存在的。
“恤孤念苦”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孤儿和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是对社会责任和慈善行为的强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有同情心,关注社会中的不公和苦难,并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人。
1.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
2.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3.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4.
【苦】
粗劣 同: 盬
【组词】
苦盐、 苦功、 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