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5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59:56
壅城: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字面意思是指被堵塞或封闭的城池。它可能源自古代军事术语,指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如战争、自然灾害等)导致城池无法正常出入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壅城”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被孤立或封闭的社会或环境,象征着隔绝和困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或军事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
“壅”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堵塞、阻塞,而“城”自然指的是城池。这个词汇可能起源于古代军事用语,后来逐渐扩展到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封闭或隔绝状态。
在中国古代,城池是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因此“壅城”这个词汇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安全和秩序的重视。
提到“壅城”,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孤立无援和困境的感觉。它让人想到被围困的城池,居民们在绝望中等待救援的情景。
在我的生活中,这个词汇并不常遇到,但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战争电影时,偶尔会看到类似的描述,让我对古代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壅城静默,星光点点,似是守望者的眼。”
想象一座被围困的城池,四周是高耸的城墙,城内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战鼓的回响。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象和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英文中的“besieged city”。
“壅城”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个有趣的研究对象。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壅】
(形声。从土,雍声。本义:塞。阻塞;阻挡)。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壅,障也。 、 、 《淮南子·主术》-业贯万世而不壅。 、 《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而溃。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则民病血壅肿,目不明。
【组词】
壅防、 壅阻、 壅淤、 壅闭、 壅肿
2.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