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4:38
词汇“束矢”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束矢”字面意思是指捆绑在一起的箭矢。在古代,箭矢通常是成束地存放和运输,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由于“束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历史描述中,可能会提到“束矢”来描述战争或狩猎的场景。
同义词:箭矢束、箭束 反义词:无,因为“束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所以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束”字在汉语中意味着捆绑或集合,而“矢”则是箭的意思。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箭矢的管理和使用方式。
在古代**,箭矢是重要的军事物资,成束的箭矢象征着战争的准备和军事力量。
提到“束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
由于“束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束矢”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准备和力量,例如在描述一个即将出发的探险队时。
视觉上,“束矢”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箭矢,听觉上则可能让人想象到箭矢射出时的嗖嗖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捆绑的箭矢,但具体词汇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束矢”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意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它在日常交流和表达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引证】
《释名》-矢又谓之箭。 、 《说文》-矢,弓弩矢也。 、 《周礼·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法。 、 《广雅》-矢,箭也。 、 《易·噬》-嗑得金矢,解得黄矢。 、 《战国策·齐策》-疾如锥矢。 、 《礼记·少仪》-侍投则拥矢。 、 《诗·小雅·吉日》-既挟我矢。 、 《大戴礼记·投壶》-矢以柘若棘。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亩,还矢先王。
【组词】
飞矢;矢石、 矢人、 矢如雨下、 矢房、 矢书、 矢干、 矢锋、 矢镝;矢镞、 矢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