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47
枪烟砲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枪支发射时产生的烟雾和炮弹如雨般落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战场上激烈的战斗场面,强调战斗的激烈和密集。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枪烟”和“砲雨”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战场的景象。在古代汉语中,“砲”指的是石炮或火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类型的炮火。
在文化中,战争和军事历史一直是重要的主题。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战争场面的直观理解,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恐惧,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的环境。联想可能包括战争电影中的爆炸场面或历史书籍中的战斗描述。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观看战争电影时,可能会被用来形容那些震撼人心的战斗场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枪烟砲雨的夜晚,英雄的泪与血交织成历史的篇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战场上硝烟弥漫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战争电影的配乐,如《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场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hail of bullets and shells”,虽然不如“枪烟砲雨”那样形象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激烈战斗场面。
枪烟砲雨 这个成语在描述战争场面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战斗的激烈,还唤起了人们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1.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引证】
《说文》。按,歫人之械也。-枪,歫也。 、 《苍颉篇》-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 、 《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 、 《国语·齐语》。注:“桩也。”-挟其枪刈耨刈。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枪刺应元。
【组词】
红缨枪;枪缨
2.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3. 【砲】
4.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