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9:10
词汇“坤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坤则”由两个汉字组成:“坤”和“则”。
结合起来,“坤则”可以理解为与地相关的法则或准则,或者指代柔顺、包容的行为准则。
由于“坤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易经研究中,可能会提及“坤则”来讨论与地、阴性相关的哲学或道德准则。
“坤”和“则”都是古代汉语词汇,它们的组合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所出现,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易经是一个重要的哲学体系,其中“坤”的概念与女性的美德、大地的包容性等社会文化价值观相联系。
“坤则”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柔、包容和母性的形象,给人以安定、和谐的情感反应。
由于“坤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
在创作中,可以将“坤则”融入到描述自然、女性或哲学思考的文本中,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田野或宁静的湖泊,这些景象可能与“坤则”的包容和承载特性相呼应。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坤则”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大地的包容性和母性的关怀,在多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坤则”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易经和*传统文化相关。在现代汉语中,它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学术或哲学讨论中。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
1.
【坤】
(形声。从土,申声。本义:八卦之一,象征地)。
地,大地。
【引证】
《说文》-坤,地也,易之卦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坤,土也。 、 《易·说卦》-坤也者,地也。 、 《宋书·乐志》-山岳河渎,皆坤之灵。
【组词】
坤元、 坤母、 坤后、 坤珍、 坤轴、 坤维、 坤仪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