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41:14
词汇“全声”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其可能的字面意思和相关概念进行分析。
“全声”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全部的声音”或“完整的声音”。在某些语境中,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声音的完全表达或所有声音的集合。
由于“全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音乐领域,它可能指的是一个乐器的完整音域或一个乐曲中所有声音的集合。在文学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场景中所有声音的描述,强调声音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由于“全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信息有限。它可能是由“全”和“声”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声音的完整性。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全声”可能被用来强调声音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尤其是在音乐和艺术领域。
“全声”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完整和丰富的声音体验,带来一种饱满和充实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全声”这个词汇,但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场景中声音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全声汇聚,星辰的低语,风的轻吟,编织成一首无言的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音乐会的场景,所有乐器共同演奏,展现出“全声”的壮观景象。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交响乐,所有乐器和谐地演奏,呈现出声音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全声”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full sound”或“complete sound”。
“全声”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声音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可以在音乐和艺术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