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9:04
拱手:字面意思是指两手相合,置于胸前,表示敬意或投降。基本含义包括表示尊敬、顺从或放弃抵抗。
拱手一词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最初用于表示尊敬和谦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表示投降或放弃抵抗。
在**传统文化中,拱手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行为,体现了尊老爱幼和谦逊的美德。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行为不如古代常见,但仍被视为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拱手一词常带有一种谦逊和尊敬的情感,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放弃或投降的无奈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正式场合中看到人们拱手致意,这种行为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拱手”:
晨曦初露,我拱手向朝阳,
感谢它带来新的一天。
拱手一词让人联想到古代武士或文人在正式场合中的形象,这种形象可以通过古装剧或历史纪录片中的画面和音乐来呈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礼仪行为可能是鞠躬或握手,但这些行为在含义和形式上与**的拱手有所不同。
拱手一词不仅是一种礼仪行为,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好地传达文化和情感。
1.
【拱】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拱,敛手也。 、 《论语》-子路拱而立。 、 《礼记·玉藻》-颐羀垂拱。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与我其拱璧。 、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组词】
拱默、 拱伏、 拱手听命、 拱候、 拱揖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