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6:52
“无外”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表示“没有例外”或“不超出某个范围”。它强调的是一种全面性或包容性,即所有事物都在考虑之内,没有遗漏。
在文学作品中,“无外”可能用来强调故事情节或主题的普遍性,如“这个故事的主题无外乎爱与牺牲”。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一事物的全面了解,如“他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无外乎了如指掌”。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医学,它可能用来描述规则或原则的普遍适用性。
“无外”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无”(没有)和“外”(外部、例外)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无外之患”,意指没有外来的祸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无外”常常与“大同”思想相联系,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包容。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用来强调政策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如“这项政策无外乎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利益”。
“无外”这个词汇给人以全面、包容的正面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一个没有遗漏、没有偏见的完美状态,这种状态在理想主义和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尤为受欢迎。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无外”来描述一个活动或项目的成功,强调其背后的全面努力和无遗漏的准备,如“这次聚会的成功无外乎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无外,夜空如画,每一颗闪烁,皆是诗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包容万象的宇宙图景,星辰遍布,无一遗漏。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首宏大的交响乐,每个音符都精确无误,构成完美的和谐。
在英语中,“无外”可以对应到“without exception”或“all-encompass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全面性和无遗漏的概念是相似的。
通过对“无外”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全面性和包容性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无外”可以增强论述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