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24:38
词汇“灶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灶籍”字面意思是指与灶台相关的户籍或记录。在古代**,灶籍可能指的是记录家庭成员及其与灶台相关活动的户籍,或者是与灶神信仰相关的记录。
由于“灶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与家庭、**信仰或社会管理有关。
由于“灶籍”不常用,以下示例句子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同义词:家谱、户籍 反义词:无(由于“灶籍”不常用,反义词难以确定)
“灶”指的是灶台,古代用于烹饪的地方,也是家庭的核心。“籍”指的是记录或登记。在古代,灶籍可能是指记录家庭成员及其与灶台相关活动的户籍。
在**传统文化中,灶神是家庭的守护神,负责记录家庭成员的善恶行为。灶籍可能与这种信仰有关,记录着家庭成员的行为,以便灶神向天庭报告。
“灶籍”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它可能唤起对家庭、传统和**信仰的尊重和怀念。
由于“灶籍”不常用,个人应用可能有限。在现代生活中,它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文化传承的活动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灶籍”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灶籍尘封岁月长,
家神守护旧时光。
炉火传承千秋梦,
烟火人间情意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老的灶台,上面摆放着各种烹饪工具,周围是记录着家庭成员信息的灶籍。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烹饪时的锅碗瓢盆声,以及家庭成员的欢声笑语。
由于“灶籍”是**特有的概念,它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信仰和实践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灶籍”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家庭和社会的某些方面。通过学和分析“灶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1.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