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22:1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2:11:42
词汇“寝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言或古风的词汇,因此在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古汉语的角度出发。
“寝灭”字面意思是指熄灭、消亡或消失。其中,“寝”字在古汉语中有停止、熄灭的意思,“灭”则是消失、灭亡的意思。结合起来,“寝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逐渐消失或灭亡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寝灭”可能用来形容一个王朝、一个家族或一种文化的衰落和消失。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古风。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描述某个历史时期的结束或某种文化的消亡。
“寝灭”一词源于古汉语,其中“寝”字最初可能与“寝室”有关,后来引申为停止、熄灭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寝灭”逐渐被用来形容事物的消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寝灭”可能与“兴衰”、“生死”等哲学观念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的认识。
“寝灭”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感觉,因为它通常与失去、结束和不可逆转的变化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寝灭”这个词,因为它过于文雅和古风。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时,这个词的出现总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寝灭”:
星辰寝灭于晨曦,
王朝寝灭于时光。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城堡在夜幕中逐渐消失,星光也随之寝灭。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一段悠扬而哀伤的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寝灭”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disappear”(消失)或“extinct”(灭绝)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寝灭”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历史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消亡,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在现代汉语中,虽然它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