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3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34:26
词汇“干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常规的词典中找到其确切的定义和用法。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和构词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干晖”由两个汉字组成:“干”和“晖”。
结合起来,“干晖”可能指的是直接的、不加修饰的光辉或阳光。
由于“干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直接而强烈的光线,或者是一种简洁明了的美。
由于“干晖”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干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干晖”被创造性地使用,它可能象征着某种直接、纯粹的美学理念。
对于个人而言,“干晖”可能带来一种清新、直接的感受,类似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给人以希望和活力。
由于“干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干晖洒落,
心田如镜,
一抹晨光,
洗净尘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清晨阳光直射的画面,简洁而明亮。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清晨鸟鸣的声音,清新而悦耳。
由于“干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干晖”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词汇来探索和实验,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晖】
(形声。从日,军声。字本作“晕”。本义:日月周围的光圈)。
日色;阳光。
【引证】
《说文》-晖,光也。 、 《战国策·赵策四》-日月晕于外,其贼在于内。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 、 陆机《拟明月以皎皎》-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
【组词】
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