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3:30
慈萱(cí xuān)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慈”和“萱”。其中,“慈”字通常指慈爱、仁慈,而“萱”字则指萱草,即黄花菜,也常用来比喻母亲。因此,“慈萱”一词常用来指代母亲,尤其是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慈萱”常用于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和怀念,尤其是在悼念母亲的诗文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文言文中。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古典文献研究中,这个词汇会被专门讨论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同义词:慈母、母亲、娘亲 反义词:严父(虽然不是直接反义词,但在家庭角色中形成对比)
“慈萱”一词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对母亲的尊称和比喻。在古代文学中,萱草常被用来象征母亲,因为传说中萱草可以忘忧,象征母亲给予的安慰和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慈萱”逐渐成为表达对母亲敬爱的一个特定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母亲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和深厚的情感价值。“慈萱”一词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尤其是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慈萱”一词给人以温暖、亲切和怀念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母亲的慈爱、家庭的温馨以及对过去的回忆。这种情感反应在文学创作和个人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文本的情感深度。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思念已故的母亲时,我常常会用“慈萱”这个词来表达我的怀念和感激。它帮助我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精确和深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慈萱”:
慈萱倚堂前,春晖照我心。 岁月悠悠去,母爱永留存。
在视觉上,“慈萱”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母亲在堂前微笑,孩子在旁嬉戏。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母亲温柔的话语或家庭和谐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慈萱”的词汇,但许多文化都有表达对母亲敬爱和怀念的词汇和象征,如英文中的“Mother”和“Mom”,以及各种文化中对母亲的比喻和象征。
“慈萱”这个词汇在*文化和语言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对母亲的尊称,也是对母爱的赞美。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
1.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
2.
【萱】
(形声。从艸,宣声。本义:萱草。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
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引证】
《红楼梦》-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
【组词】
萱辰、 萱亲、 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