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0: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0:28:51
派不是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推卸责任”或“归咎于他人”。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在出现问题或错误时,不愿意承担责任,而是将责任推给其他人或外部因素。
派不是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责任和义务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语境也在不断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责任和集体利益,因此派不是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道德或不负责任。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这种观念也在逐渐变化。
派不是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逃避责任、不诚实和缺乏勇气。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于某人或某事的评价和信任。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项目失败时派不是给团队成员,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团队的士气,也影响了他的个人声誉。
在诗歌中,可以将“派不是”融入描述人物性格的诗句中,如:
他言辞闪烁,派不是于风, 心似浮云,难觅真容。
派不是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逃避责任时的慌张表情,或者在会议上推卸责任时的紧张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ss the buck”,意指将责任推给他人。不同文化中对于责任的态度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于责任归属的共同关注。
派不是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或推卸。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1.
【派】
英文pass的音译
【组词】
派司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