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3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30:49
于面额上刺字,以墨涅之。(1)古代的一种风俗。《汉书.匈奴传上》"匈奴法,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入庐。"《后汉书.东夷传.倭》"男子皆黥面文身。"(2)古代的一种肉刑。《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宋洪迈《容斋四笔.国初救弊》"建州民二人,本田家客户,尝于主家塘内,以锥刺得鱼一斤半,并杖脊,黥面,送阙下。"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借蟹讥权贵》"宋朱勔横于吴中,时有士人咏讥之,中联云'水清讵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盖勔少曾犯法,鞭背黥面,故以此嘲。"(3)古代兵制之一。在士兵脸上刺字,防止士兵逃跑。宋苏洵《兵制》"及于五代,燕帅刘守光,又从而为之黥面涅手之制。"
1.
【黥】
(会意。从黑,京声。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剠”。本义:古代一种肉刑,墨刑的异称)。
刺字。
【引证】
《说文》-黥,墨刑在面也。 、 《书·刑德》-放黥者马竿人面也。
【组词】
黥首刖足、 黥布、 黥首、 黥面、 黥徒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