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3:35
渊冰:字面意思是指深水中的冰,通常用来比喻深不可测或极其危险的事物。在汉语中,它常常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渊冰”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渊”指深水,“冰”指冻结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比喻各种深不可测或危险的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深水和冰常常被用来象征困难和挑战。例如,古代诗词中常用“渊冰”来形容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渊冰”这个词给人一种冷酷、深邃和危险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寒冷的极地、深不见底的海洋,以及未知的恐惧。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某种心理状态,如面对重大决策时的紧张和不安,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片未知的渊冰之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如渊冰般冷冽,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却也映出了心中的恐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zen abyss”或“icy depths”,用来描述类似的深邃和危险的环境。
“渊冰”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常用来形容深不可测或极其危险的事物。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其独特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传达复杂和危险的情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渊,回水也。 、 《管子·度地》-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 、 《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 《易·乾》-或跃在渊。
【组词】
渊环、 渊洑
2.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