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4:1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14:17:59
颠仆,跌倒。
1.
【蹶】
(形声。从足,厥声。本义:倒下,跌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蹶,僵也。 、 《吕氏春秋·慎行》-小人之行,不蹶于山。 、 《吕氏春秋·尽数》-处足则为萎,为蹶。 、 唐·李朝威《柳毅传》。又如:蹶角(额角叩地,表示恭敬诚恳);蹶踬(跌倒,颠仆);蹶躄(颠跌,奔波);蹶踣(颠仆,跌倒);蹶跌(跌倒)-毅恐蹶仆地。
2.
【踣】
向前仆倒。
【引证】
《说文》-踣,僵也。 、 《庄子·外物》-甲徒狄因以踣河。 、 《左传·襄公十四年》-与晋踣之。 、 枚乘《七发》-神物怪疑,不可胜言,直使人踣焉。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一卒持剑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泛指跌倒,摔倒。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组词】
屡踣屡起;踣顿、 踣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