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08:4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08:45:26
词汇“河汉吾言”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解释或广泛认可的含义。因此,我将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由于“河汉吾言”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或者仅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个人创作中出现。在文学语境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话语深奥、难以捉摸,如同银河般遥远和神秘。
由于“河汉吾言”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它可能是某个作者或个人创造的词汇,用于特定的文学或表达目的。
在中华文化中,河流和银河常常被用来象征永恒和广阔,因此“河汉吾言”可能被用来表达某种超越日常理解的深远意义。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神秘和宏大的感觉,联想到星空下的河流,或者是某种超越现实的哲学思考。
由于这个词汇的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非常有限,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个人表达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河汉吾言”来描绘一个深邃而神秘的场景,或者用来形容一个智者的言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河流在星空下流淌,或者是银河横跨夜空,这样的画面可能会激发关于“河汉吾言”的视觉联想。
由于这个词汇的不常见,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河汉吾言”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它的使用和理解可能非常有限,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创造性解释和语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词汇来探索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
足下上观千古,博观而约取之,当不河汉吾言。
1.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2.
【汉】
(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引证】
《说文》-汉,汉水也。上流曰漾。 、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 、 《列子·汤问》-达于汉阴。 、 、 《资治通鉴》-收众汉南。
【组词】
汉女、 汉津、 汉阴、 汉渚
3.
【吾】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吾,我自称也。 、 《尔雅·释诂》-吾,我也。 、 《仪礼·士冠礼》-愿吾子之教之也。 、 《老子》-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楚词·屈原·涉江》-莫吾知兮。 、 《论语·先进》-毋吾以也。 、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