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08:4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08:49:18
“永言”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看,“永”意味着永恒、永远,而“言”通常指言语、话语。因此,“永言”可以理解为永恒的话语或永远的言论。
由于“永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可能性较低。然而,如果我们将其放在文学语境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名言或诗句。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永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资料较少。它可能是由“永”和“言”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文学或哲学意义。
在中华文化中,永恒和传承是重要的主题。因此,“永言”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强调某些话语或思想的不朽价值。
“永言”这个词汇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庄重、深远的感觉,联想到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和真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永言”这个词汇,但如果我在写作或演讲中需要表达某些话语的永恒价值,我可能会选择使用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永言”:
在时间的河流中,
有些“永言”如星辰般闪耀,
指引着迷途的旅人,
穿越黑暗,迎接光明。
“永言”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石碑、庄严的图书馆或是悠扬的古琴声,这些都与永恒和传承有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永言”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表达,例如英语中的“eternal words”。
“永言”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永恒和传承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传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1.
【永】
(象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 、 《诗·周南·汉广》。毛传:“永,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