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1:5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1:51:05
词汇“征币”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征币”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征收货币,即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为了某种目的而向公民或企业征收货币。这里的“征”通常指的是征收、征税或征用,而“币”指的是货币。
由于“征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专业领域,如财政学或经济学中,可能会有相关的术语或概念,但在日常口语或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出现。
由于“征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
同义词:征税、征收、征用 反义词:发放、补贴、奖励
由于“征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征”和“币”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或文献中。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社会背景下,征币可能指的是政府为了特定的目的(如战争、公共建设等)而向民众征收货币。这种行为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但在现代社会,征税更为常见。
提到“征币”,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政府权力的行使、公民义务的履行以及可能的社会不满情绪。
由于“征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征币”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表达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经济关系或权力关系。
由于“征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如英语中的“taxation”或“levy”,但这些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情况可能与“征币”有所不同。
“征币”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范围可能较为有限。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需要过多关注这个词汇。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币】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 《孟子》-事之以皮幣。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