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9:57
散漫:形容词,指行为或态度缺乏组织、纪律或目标,表现出随意、不集中、不严谨的状态。
散漫一词源自汉语,由“散”和“漫”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散”指分散、不集中,“漫”指广泛、无边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散漫”这一形容词,用来描述缺乏组织和纪律的状态。
在**文化中,散漫往往被视为负面特质,与勤奋、严谨的传统价值观相对立。在现代社会,散漫可能被视为缺乏责任感和自律的表现,尤其是在工作环境中。
散漫一词通常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懒惰、不负责任和效率低下。它可能引发对个人或组织管理不善的批评和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的工作态度非常散漫,经常迟到并且不按时完成任务,这给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诗歌: 散漫的风,吹过无人的街, 懒散的云,漂浮在空旷的天。 生活的节奏,被散漫拖慢, 梦想的翅膀,被懒惰束缚。
视觉:散漫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片杂乱无章的房间,或是随意散落的文件。 听觉:散漫可能让人联想到缓慢、不连贯的节奏,或是随意的、不协调的音符。
在英语中,与“散漫”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lack”或“careless”,它们在语义上与“散漫”相似,都指缺乏组织和纪律。
散漫一词在语言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常用于描述缺乏组织和纪律的状态。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批评和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散漫”等词汇能够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效果。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