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14
“原貌”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事物原本的面貌或状态,未经改变或修饰的样子。它强调的是事物的真实性和原始性,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状态。
在文学中,“原貌”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或人物形象,强调其未经人为改造的自然美或历史真实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原貌”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真实状态,尤其是在比较其变化时。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或环境保护,“原貌”则指研究对象或保护对象的原始状态。
同义词中,“本色”强调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原状”和“原始状态”则更侧重于事物未经改变的状态。反义词中,“改观”和“变化”指的是事物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而“修饰”则指的是对事物进行了美化或调整。
“原貌”一词由“原”和“貌”两个字组成。“原”字本义为水源,引申为原始、原本的意思;“貌”字则指外观、面貌。两者结合,形成了强调事物原始外观的词汇。在语言演变中,“原貌”逐渐被广泛用于描述事物的真实状态。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原貌”常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等议题相关。它强调了对历史和自然的尊重,以及对真实性的追求。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原貌”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原貌”一词给人以真实、纯粹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的美、历史的厚重和真实的自我。在表达中,使用“原貌”可以传达出对真实性的追求和对原始美的欣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旅游时看到一些古迹保留了它们的原貌,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自然的美丽。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和文化遗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原貌”:
山川原貌,岁月无声,
古木参天,石径幽深。
时光流转,风霜依旧,
原貌不改,历史长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村庄的画面,保留了它的原貌,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营造一种历史和原始的氛围。
在英语中,“原貌”可以对应为“original appearance”或“pristine condition”。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了事物的原始状态和真实性。
通过对“原貌”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事物真实状态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原貌”可以增强表达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