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12
劝降:字面意思是指劝说某人投降或放弃抵抗。在军事、政治或个人冲突的语境中,劝降通常涉及到说服对方放弃抵抗,接受己方的条件或投降。
劝降一词源于汉语,由“劝”和“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劝”意味着劝说或鼓励,“降”则指投降或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军事和政治语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历史上,劝降常常与英雄主义和忠诚度相关联。例如,关羽在曹操的劝降下暂时投降,但最终还是回归刘备,这一行为被视为忠诚的象征。
劝降可能引起复杂的情感反应,如对投降者的同情或对劝降者的敬佩。它也可能引发对权力、忠诚和道德选择的深刻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劝降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如劝说朋友放弃不良*惯,或在商业谈判中劝说对方接受更有利的条件。
在诗歌中,劝降可以被用来象征性地表达放弃旧观念,接受新思想的转变: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劝降了昨日的固执,
拥抱了晨曦的温柔,与时光共舞。
劝降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剧中的谈判场景,或是战争电影中的紧张对话。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而充满期待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劝降可以对应为“persuade to surrender”或“induce to capitulate”。不同文化中,劝降的策略和接受度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历史和价值观。
劝降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中有重要应用,也在个人生活中有广泛的影响。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冲突。
1.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
2.
【降】
投降。
【引证】
《公羊传》。注:“降者自优之文。”-曷为不言降。 、 《资治通鉴·唐纪》-每得降卒。 、 《资治通鉴》-琮已降。 、 、
【组词】
降附、 降骨
降服,使驯服。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注:“和同也。”-六卿三族,降听政也。 、 《左传·隐公十一年》。注:“降,降心也。”-其能降以相从也。 、 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 《西游记》-[太公]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
【组词】
降发、 降视、 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