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5:02
守制(shǒu z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遵守制度、规则或法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强调的是对既定规范的尊重和遵循。
守制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守”和“制”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守”有守护、遵守的意思,“制”则指制度、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强调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守制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个人对社会规范的尊重和遵守。在现代社会,守制仍然是法律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强调公民对法律和社会规则的遵守。
守制这个词汇给人以秩序、规范和责任感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严谨、有序的社会环境,也可能引发对个人自律和道德修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守制体现在各种小细节中,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际上是守制的具体体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守制如山,规矩如林,岁月静好,秩序长存。”
守制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划一的军队行进,或是安静有序的图书馆。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钟表的滴答声,象征着时间的规律和秩序。
在英语中,与守制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bide by the rules”或“adhere to the regulations”。不同文化中对守制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守制是一个强调遵守规则和制度的重要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守制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遵守规则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守制提醒我们要注重规范和秩序,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