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0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01:18
强头倔脑 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不听劝告,坚持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不易被说服或改变。这个词汇中的“强头”指的是倔强的头部,比喻人的态度或行为;“倔脑”则指的是固执的头脑,强调人的思想或意志的坚定。
在文学作品中,强头倔脑 常用来描绘那些性格刚烈、不轻易屈服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某些情境下就被描述为强头倔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那些不听劝告、坚持己见的朋友或家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的性格特征或行为模式。
同义词:固执、倔强、顽固、执拗 反义词:顺从、听话、柔顺、随和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固执”更偏向于坚持己见,而“倔强”则可能带有一定的反抗意味。反义词则描述了与强头倔脑相反的性格特征。
强头倔脑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于古代汉语中对人物性格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固执性格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因此强头倔脑这样的性格特征往往不被推崇。在社会交往中,这种性格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一些负面的情感反应,如 frustration(挫败感)或 impatience(不耐烦)。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难以相处或沟通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遇到一些强头倔脑的人,比如在家庭讨论中坚持己见的家人,或在工作中固执己见的同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心,如顽石般强头倔脑, 任风雨如何侵蚀,依旧不改其志。”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坚定不移、面无表情的人;听觉上,可能是那种坚定而有力的声音,不容置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ubborn as a mule" 或 "set in one's ways",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固执不变的意思。
强头倔脑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性格特征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那些固执、不易改变的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1.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倔】
4.
【脑】
(形声。本义:脑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囟头会匘盖也。字亦作腦。-匘,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 、 《考工记·弓人》-蹙于(脑)而休于气。 、 《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其荣发也。 、 《春秋元命苞》-人精在脑。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