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3:26
“悮人子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误导或欺骗年轻一代,使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或接受错误的教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教育者或误导性的信息来源。
在文学作品中,“悮人子弟”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负面角色,如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或一个传播错误观念的权威人士。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警告或批评某人的行为对年轻人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不良教育实践的后果。
“悮人子弟”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责任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批评不良教育行为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被视为极其重要的社会活动,因此“悮人子弟”这样的成语反映了社会对教育质量的高度关注。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未能履行教育职责的人。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和短视的行为。它提醒人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年轻一代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教育者或误导性的信息,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不满和警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悮人子弟的阴影下,青春的花朵凋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误人子弟的场景,如一个不专注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们迷茫的表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失望的叹息或警示的钟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rrupting the youth”或“leading the young astray”,它们传达了相似的负面教育影响的概念。
“悮人子弟”这个成语强调了教育者的责任和对年轻一代的正面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批评不良教育行为,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1.
【悮】
耽误。
【引证】
续范亭《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一封五千言书》-你知道悮人子弟,男盗女娼,强迫人做汉奸,这是何等的罪恶!
疑惑。
【引证】
《集韵》-悮,疑也。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4.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 、 《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