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44
智性(Intellectual)这个词源自拉丁语“intellectus”,意为理解或知识。它通常指的是与智力、理解力、思考能力和知识相关的特质或活动。智性强调的是通过理性思考和分析来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文学中,智性可能指代角色的智慧和深度思考,如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智性特质帮助他处理复杂的社交和情感问题。 在口语中,智性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聪明或学识,例如:“他是个智性很高的人,总是能提出深刻的见解。” 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心理学,智性可能特指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的过程。
同义词:智慧(Wisdom)、才智(Intellect)、理性(Rationality) 反义词:愚笨(Stupidity)、无知(Ignorance)、感性(Sensibility)
智性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intellectus”,意为理解。在中世纪哲学中,智性被视为灵魂的一种能力,用于理解和处理抽象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人的智力特质和认知能力。
在西方文化中,智性常常与教育和学术成就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一种值得追求的品质。在社会背景中,智性高的个体往往在决策和领导角色中受到重视。
智性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积极和尊敬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理性和知识丰富。在表达中,使用智性这个词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在学术讨论中,我经常使用智性这个词来形容那些能够深入分析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的同事。
在诗歌中,智性可以被用来形容月光的冷静和清晰,如:“月光如智者的眼,冷静而深邃。”
智性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的安静和书页的翻动声,或是深夜里独自思考的灯光。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intellectual”和法语的“intellectuel”,智性这个词的基本含义相似,都强调智力和理性思维。
智性这个词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准确地描述和评价智力活动和特质。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智性这个词,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1.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
2.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