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3:02
海象(Walrus)是一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鳍足类动物,学名为Odobenus rosmarus。它们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的冰层边缘,以海底的贝类、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海洋生物为食。海象以其巨大的獠牙和厚重的皮肤而闻名,雄性海象的体重可达1.5吨以上。
“海象”一词源自中古英语“walros”,再追溯至古英语“wealhhrēas”,意为“外国鹿”。这个词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对这种动物认知的变化。
在因纽特人的文化中,海象是重要的食物和材料来源,其皮毛、油脂和骨头都被用于各种生活用途。在现代社会,海象也常被用作环保和气候变化的象征。
海象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好奇,它们庞大的身躯和独特的生存方式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在观看纪录片《蓝色星球》时,我被海象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深深打动,这让我更加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海象比喻为孤独的探险者:
在冰冷的海洋中, 海象独自游弋, 它的獠牙,是岁月的痕迹, 它的眼眸,藏着深海的秘密。
海象的图片常常展示其庞大的身躯和独特的獠牙,而关于海象的视频则可能捕捉到它们在冰层上的移动和在水中游泳的优雅。
在不同语言中,如俄语的“морж”(morzh)和德语的“Walross”,海象的名称和描述基本一致,反映了这种动物在北极地区的普遍存在。
海象作为一种独特的海洋哺乳动物,不仅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价值,也在文化和环保意识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海象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