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2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21:10
词汇“戎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戎毡”进行分析:
“戎毡”一词由两个字组成:“戎”和“毡”。其中,“戎”在古代指代西戎,即**古代西部的一个民族,后来泛指边疆的少数民族或外族;“毡”是指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制成的厚实、防水的织物。因此,“戎毡”字面意思是指西戎地区制作的毡制品,或者泛指边疆民族所用的毡制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戎毡”可能被用来描述边疆地区的特色物品,或者作为边疆生活的象征。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过于古雅,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惯。
同义词:边毡、胡毡(胡指古代对北方民族的泛称) 反义词:这个词汇较为特殊,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戎毡”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边疆民族的称呼和他们的生活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现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
在古代,“戎毡”可能与边疆的军事防御、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有关。它是边疆文化的一个符号,反映了古代**与周边民族的互动。
对于现代人来说,“戎毡”可能唤起一种遥远、神秘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边疆的风景和民族风情。
由于“戎毡”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历史文化教育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戎毡”作为一个象征元素,用来描绘古代边疆的景象或民族特色。
“戎毡”可能让人联想到粗糙的羊毛质感、边疆的草原风光和民族乐器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指代不同地区的毡制品,如蒙古的“蒙古毡”。
“戎毡”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边疆的生活,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的深度。
1.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
2.
【毡】
(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氈,撚毛也。 、 《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
【组词】
毡单、 毡布、 毡车、 毡衫、 毡屋、 毡席、 毡帽、 毡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