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3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39:29
挂碍(guà à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心中有所牵挂或障碍,导致思想或行动受到阻碍。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心理上因为某些事情而感到不安或困扰,无法完全放松或专注于其他事情。
在文学作品中,挂碍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情挂碍。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心里有挂碍”来表达自己因为某件事情而心神不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挂碍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心理障碍或情绪困扰。
同义词:牵挂、困扰、心结、烦恼 反义词:释怀、放下、解脱、无忧
挂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挂”和“碍”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悬挂和阻碍。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结合使用,逐渐形成了表示心理障碍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挂碍常常与思想中的“放下”相对应,强调心灵的净化和超脱。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内心状态。
挂碍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束缚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被无形的力量牵制,无法自由飞翔。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自由和解脱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因为工作上的一个失误而心中挂碍,那段时间我无法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直到我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心情才得以平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挂碍:
心海波澜因挂碍,
梦舟难渡至彼岸。
愿得一叶轻舟过,
放下尘缘自在行。
挂碍可能让人联想到被藤蔓缠绕的树木,或是被锁链束缚的鸟儿。在音乐中,它可能对应于一段低沉而缓慢的旋律,传达出沉重和压抑的情感。
在英语中,挂碍可以对应于“preoccupation”或“obsession”,虽然这些词汇在语义上略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心理上的困扰和无法释怀的状态。
挂碍这个词深刻地描绘了人类心理的一种状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和幸福的过程中,需要学会放下不必要的负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挂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内心的感受和状态。
1.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2.
【碍】
(形声。从石,疑声。本义:妨碍,阻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碍,止也。 、 《通俗文》-限至曰碍。 、 《列子·力命》。注:“止也。”-孰能碍之。 、 《法言·问道》。注:“限也。”-碍诸以礼乐。 、 吴均《与朱元思书》-直视无碍 、 《红楼梦》。-咱们别在这里碍手碍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