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7:53
弃舍:字面意思是指放弃、舍弃,不再保留或使用某物或某人。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如不再需要、不合适、不值得等,而决定不再持有或继续使用某物。
“弃舍”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弃舍”常常与“舍得”相对应,强调在必要时能够做出牺牲和放弃。在社会背景中,“弃舍”可能与个人成长、企业决策等紧密相关。
“弃舍”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或决断的情感,可能让人联想到失去、放弃或重新开始的场景。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个人的决策和表达方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弃舍旧*惯以适应新环境的情境。例如,搬家时决定弃舍一些不再需要的物品,这不仅是对物质的清理,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
在诗歌中,可以将“弃舍”融入到描述人生选择的诗句中:
在时光的河流中,
我弃舍了昨日的影子,
拥抱明日的晨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堆旧物品前,正在做出弃舍的决定。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空旷房间的声音,象征着弃舍后的宁静。
在英语中,“弃舍”可以对应为“abandon”或“discard”。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弃舍”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有应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稳定。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弃舍”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放弃或舍弃的意图和情感。通过对“弃舍”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舍】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舍,市居曰舍。 、 《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天子赐舍。 、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 、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组词】
旅舍、 舍馆、 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