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4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43:08
憾事:指令人感到遗憾或不满足的事情,通常涉及未能实现的目标、错过的机会或不愉快的经历。
憾事一词源于汉语,由“憾”和“事”两个字组成。“憾”意为遗憾,“事”指事情。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憾于心”,现代汉语中则广泛用于表达遗憾的事情。
在**文化中,憾事常与“未竟之志”或“人生遗憾”相联系,反映了对完美和圆满的追求。在社会层面,憾事也可能被用来反思和批判某些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
憾事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它让人联想到未实现的梦想、错过的机会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会有一些憾事,比如未能及时表达对某人的感激或爱意,或者错过了某个重要的机会。
在诗歌中,憾事可以被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
月光下,我独自徘徊,
心中憾事如影随形。
未说出口的话,
成了永远的遗憾。
憾事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房间、沉重的音乐和悲伤的画面,如一部黑白电影中主角孤独的背影。
在英语中,与“憾事”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egret”或“missed opportunity”,它们在表达遗憾和未实现的事情上具有相似的含义。
憾事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未实现的愿望和错过的机会,还触及了人类对完美和圆满的深层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憾事”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
1.
【憾】
(形声。从心,感声。本义:遗憾,不快,不满)。
同本义(先秦古书一般用“憾”,汉代以后多用“恨”)。
【引证】
《广雅》-憾,恨也。 、 《左传·宣公二年》-以其私憾。 、 《左传·文公十四年》-不可使多畜憾。 、 《论语·公冶长》-敝之而无憾。 、 《礼记·中庸》-人犹有所憾。 、 《国语·鲁语下》-无憾而后即安。 、 《孟子·梁惠王上》-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楚辞·严忌哀时命》-志恨憾而不逞兮。 、 《左传·隐公三年》-降而不憾。 、 清·林觉民《与妻书》-死无余憾。
【组词】
憾悔、 憾惜、 憾轲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