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5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57:00
“战旗”字面意思是指在战争中使用的旗帜,通常由军队使用,作为身份识别、指挥信号或士气鼓舞的象征。基本含义是指代表军队或战斗集体的旗帜,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和象征意义。
在文学中,“战旗”常被用来象征勇气、荣誉和牺牲,如在诗歌或小说中描述战争场面时。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某种坚定的立场或不屈的精神。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历史学,“战旗”则有更具体的定义和使用规则。
同义词:军旗、战帜、旗帜 反义词:和平标志、白旗(投降的象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战旗”更强调战争中的使用,而“军旗”可能更广泛地指代军队的标志。反义词则体现了完全相反的情感和情境。
“战旗”一词源自古代军事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象征意义逐渐丰富和深化。在古代,战旗不仅是军队的标志,也是指挥和通讯的重要工具。
在许多文化中,战旗被视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勇气和牺牲。在社会背景中,战旗也常被用于纪念活动,以缅怀战争中的英雄和牺牲者。
“战旗”常带有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忠诚和荣誉。它能够激发人们对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敬仰。
在个人经历中,战旗可能与特定的历史**或家族传统相关联,如家族中有人曾在战争中服役并带回一面战旗,这面旗帜就成了家族荣誉的象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战旗飘扬,血染的风采,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褪色。”
战旗在视觉上常与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图案相关联,听觉上可能与战鼓和号角的声音相联系,共同营造出一种战斗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战旗的设计和象征意义各异。例如,的战旗可能包含龙或其他传统图案,而西方的战旗则可能包含十字或其他符号。
“战旗”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军事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与战争、荣誉和牺牲相关的复杂情感和历史背景。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广雅》-熊虎曰旗。 、 《周礼·春官》-师都建旗。 、 《周礼·司常》-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泛指各种旗帜。
【引证】
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礼记·月令》-以为旗章。 、 《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组词】
旗纛、 旗牌、 旗鼓、 旗头、 旗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