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9:05
“奔马”字面意思是指奔跑的马。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马匹快速奔跑的状态,常用来形容速度快、力量强、充满活力的形象。
在文学中,“奔马”常被用来比喻快速、激烈的动作或情感,如“心如奔马”形容心情激动难以平静。在口语中,可能简单指代一匹正在奔跑的马。在专业领域,如马术或动物学,可能更具体地描述马的奔跑行为和生理状态。
同义词中,“疾驰”强调速度快,“飞奔”强调动作的轻盈和迅速,“狂奔”则带有失控的意味。反义词则分别表示缓慢、平稳的移动。
“奔马”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自古代汉语至今变化不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中就有“奔马”的描述,用以形容马匹的奔跑状态。
在**文化中,马象征着力量、速度和自由。因此,“奔马”常被用来象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或追求自由的渴望。在西方文化中,马也是力量和自由的象征,但可能更多地与骑士精神和冒险精神联系在一起。
“奔马”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激动和自由。联想上,它让我想到广阔的草原、自由奔跑的马群,以及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在草原旅行时亲眼见到奔马的场景,那种力量和速度的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奔马”:
在晨曦的草原上,
奔马的蹄声如鼓,
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带来了新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广阔草原上,马群奔腾的画面,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美感。听觉上,则是马蹄声和风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动态和活力的氛围。
在英语中,“galloping horse”或“running horse”可以对应“奔马”。在不同文化中,马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虽有差异,但都与速度、力量和自由相关联。
“奔马”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马的奔跑状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增强文本的生动性和感染力。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奔马”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体会到它在语言中的重要性。
1.
【奔】
直往;趋向。
【引证】
《红楼梦》-只见那边两骑马直奔凤姐车来。
【组词】
直奔实验室
竭尽全力。
【引证】
明·汤显祖《牡丹亭》-(旦)娘,你女儿不幸,作何处置?(老)奔你回去也,儿。
【组词】
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