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1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4:10
檐响: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屋檐下传来的声音,通常指的是雨水滴落在屋檐上发出的声响。在汉语中,它常常用来形容雨天时屋檐下特有的那种清脆、连续的滴水声。
“檐响”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简单明了,由“檐”和“响”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屋檐和声音。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就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檐响”,但描绘了雨夜的宁静与美好。
在**传统文化中,雨和屋檐常常被赋予诗意和哲理,檐响也因此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檐响往往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尤其是在忙碌或烦躁时,听到檐响可能会让人心情平静,联想到田园生活或古代文人的闲适。
在个人生活中,檐响可能让人回忆起童年时在老家的雨天,或是某个安静的午后,听着雨声读书的情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檐响如诗,雨滴似墨,绘出一幅静谧的夜。”
檐响的视觉联想可能是老旧的瓦房,青石板路,雨滴从瓦片上滑落;听觉联想则是那种连续而有节奏的滴水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和声音描述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檐响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描述的细腻度和情感的表达力。
1.
【檐】
(形声。从木,詹(zhān)声。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明堂位》。注:“重檐,重承壁材也。”-复庙重檐。 、 晋·陶潜《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唐·杜牧《阿房宫赋》-檐牙高啄(檐牙:屋顶伸出的边沿。高啄:像鸟向高处啄食一样)。
【组词】
檐石、 檐宇、 檐花、 檐板、 檐阴、 檐梁、 檐帷、 檐楣、 檐马、 檐铁
2.
【响】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響,声也。 、 《剧秦美新》-炎光飞响。 、 《史晨奏铭》-黄玉响应。 、 《易·系辞》-其受命也如响。 、 《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汉·贾谊《过秦论上》-云集响应。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组词】
响臻、 响彻;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