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5:35
词汇“响像”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响像”这个词组可以理解为“响”和“像”两个字的组合。其中,“响”通常指声音的发出或回响,而“像”则指形象、图像或相似之物。结合起来,“响像”可能指的是某种声音与形象的结合,或者声音在脑海中形成的图像。
由于“响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声音在人心中引起的强烈形象或情感反应。在口语中,可能不太会使用这个词组。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声音艺术,可能会探讨声音与形象的关联。
“响像”这个词组可能是由“响”和“像”两个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定的词源或历史演变记录。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人们可能会探讨声音与形象的关联,尤其是在艺术和心理学领域。例如,音乐疗法中可能会研究声音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和情绪。
“响像”这个词组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声音与形象结合的联想,例如,某些音乐或声音在人心中引起的强烈画面感。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如怀旧、愉悦或悲伤。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听到某些声音时,脑海中浮现出特定的画面或情感,这种体验可以被描述为“响像”。例如,听到某首老歌时,可能会想起过去的某个场景。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响像”来描述声音与形象的结合,增强作品的情感表达。例如:
结合图片或音乐,可以探讨“响像”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例如,听到一段悠扬的音乐时,可能会联想到一幅宁静的风景画。
由于“响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明确。
“响像”这个词组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探讨声音与形象结合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
1.
【响】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響,声也。 、 《剧秦美新》-炎光飞响。 、 《史晨奏铭》-黄玉响应。 、 《易·系辞》-其受命也如响。 、 《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汉·贾谊《过秦论上》-云集响应。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组词】
响臻、 响彻;响效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