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5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56:05
“小礼拜”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周中的休息日,即星期六。在**,传统的休息日是星期日,而星期六被称为“小礼拜”,以区别于星期日的“大礼拜”。
在文学作品中,“小礼拜”可能被用来描述人们期待周末的心情或者周末的休闲活动。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直接用“小礼拜”来指代星期六,尤其是在讨论工作或学计划时。在专业领域,如企业管理或教育,可能会讨论如何安排“小礼拜”的工作或学时间。
“小礼拜”这个词汇的来源可能与*俗有关,因为在某些中,星期日是主要的休息和礼拜日,而星期六则相对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称呼被广泛接受并用于日常语言中。
在**,由于历史原因,星期日被视为主要的休息日,而星期六则是工作日的延续。但随着工作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即星期六和星期日都休息。
对于许多人来说,“小礼拜”代表着即将到来的周末和放松的时间,可能会带来一种期待和愉悦的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计划在“小礼拜”进行家庭聚会、外出旅行或其他休闲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小礼拜”用作描绘周末宁静的意象,如:
小礼拜的晨光,轻轻拂过窗台, 家的温馨,在每一角落徘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宁静的星期六早晨,家庭成员在花园中享受早餐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鸟鸣和轻柔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星期六和星期日通常都是休息日,没有“小礼拜”和“大礼拜”的区别。
“小礼拜”这个词汇反映了特定文化中对休息日的划分和认知。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中文的日常用语,还能增进对不同文化工作休息模式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交流的内容和深度。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
3.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