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1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14:45
词汇“宝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宝屧”进行分析:
“宝屧”一词由两个字组成:“宝”意为珍贵、宝贵,“屧”在古代指鞋底,特指木制的鞋底。因此,“宝屧”字面意思是指珍贵的鞋底,引申为珍贵的鞋子或鞋类制品。
由于“宝屧”是一个古雅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文、诗词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在古代,它可能用来形容贵族或富人的鞋履,强调其珍贵和华丽。
“宝屧”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屧”字在古代文献中多指木制的鞋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鞋履不仅是日常用品,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宝屧”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物质财富和身份地位的重视。
“宝屧”这个词给人一种古典、优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贵族的奢华生活和精致工艺。
由于“宝屧”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如果要描述一件非常珍贵的古董鞋,可以使用这个词来增加文雅和历史感。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使用“宝屧”来描绘宫女的服饰: “宫灯摇曳夜未央,宝屧轻踏玉阶长。”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华丽宫装的女子,脚踩宝屧,在宫殿的玉石地面上轻盈行走,发出细微的声响,这种场景充满了古典美和宁静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描述珍贵鞋履的词语,如“silk slippers”(丝质拖鞋)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奢华意味。
“宝屧”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在现代汉语学*中,虽然不必频繁使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
2. 【屧】 古代鞋的木底:“泌少贫,昼日斫~,夜读书随月光。”。 木底鞋:响~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