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18
洞庭湖平原:这个词汇指的是位于湖南省北部,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阔平原地区。洞庭湖是第二大淡水湖,周围的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农业区,尤其以稻米生产闻名。
在文学中,洞庭湖平原常被描绘为风景如画、物产丰富的地方,是诗人和作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农业活动相关联。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农业科学中,洞庭湖平原的研究涉及其土壤类型、水文特征、生态系统等。
同义词:洞庭平原、洞庭地区 反义词:高原、山地(这些与平原形成对比的地理形态)
洞庭湖平原的名称来源于其地理特征,即围绕洞庭湖的平原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这一特定地理区域的专有名词。
在**文化中,洞庭湖平原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产出而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交流和历史传承的重要场所。
提到洞庭湖平原,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湖面、丰收的田野和勤劳的农民。这种联想往往带有积极、和谐的情感色彩。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过与洞庭湖平原相关的旅游经历,或是通过阅读了解到这一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描述:“洞庭湖平原上,稻香随风飘,金黄的波浪,是大地最美的画。”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广阔的稻田和宁静的湖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或是农民劳作时的歌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其他国家的湖泊平原地区,如美国的五大湖区。
洞庭湖平原作为一个地理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1.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洞,疾流也。
2.
【庭】
(形声。从广,廷声。广(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庭,宫中也。 、 《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 、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藜棘树于中庭。
【组词】
庭落、 庭庑、 庭炬、 庭阶
3.
【湖】
(形声。从水,胡声。本义: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
湖泊,积水的大泊。
【引证】
《说文》-湖,大陂也。 、 《周礼·职方》。按:古言鸿隙大陂,言汪汪千顷陂,皆谓大池也。凡大泽蓄水,南方名曰湖。”-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 、 《汉书·元帝纪》。注:“深水也。”-江海陂湖园池。 、 《国语·越语》-战于五湖。
【组词】
湖池、 湖胶、 湖埭、 湖海
4.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5.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