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5:19
词汇“恤典”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恤典”这一词汇的分析:
“恤典”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文献,指的是对死者表示哀悼和纪念的仪式或规定。在古代,恤典可能包括对死者的追封、赐谥、祭祀等官方或民间的仪式。
由于“恤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史书、礼书等,可能会提及恤典,用以描述对重要人物或贵族的死后纪念仪式。
“恤”字在古代有哀悼、怜悯之意,“典”字则指规定、仪式。恤典可能是由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描述对死者的哀悼和纪念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淡出使用。
在古代**,恤典是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教化。恤典的举行往往与死者的社会地位、功绩有关,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提到“恤典”,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庄重、肃穆的氛围,以及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这个词可能会唤起人们对生命、死亡和纪念的深层次思考。
由于“恤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历史文献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恤典”融入到描述古代历史或宫廷故事的场景中,用以增强文本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结合古代宫廷或祭祀的图片、音乐,可以更好地营造出恤典的氛围,如使用古琴音乐、古代服饰图片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funeral rites”(葬礼仪式)或“memorial service”(纪念仪式),它们都涉及到对死者的纪念和哀悼。
“恤典”作为一个古代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恤典”,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1.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