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1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15:58
射戟(shè j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射出戟”,其中“射”指的是发射、投掷的动作,“戟”是一种古代兵器,类似于长矛,但有横向的刃。在古代战争中,戟是一种重要的长柄武器,既可以用来刺击,也可以用来砍劈。
在文学作品中,“射戟”可能用来形容武将的英勇或者战斗的激烈场面。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古代战争中的战术或武器使用。
“射戟”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直接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或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描述古代战争或历史**时仍然会被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戟是一种象征权力和威严的武器,因此“射戟”也常常与英勇、威武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个人的武艺或军事才能。
“射戟”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的激烈和武将的英勇。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对古代英雄的敬仰。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话题或参与历史重现活动时。例如,在参加一个历史主题的聚会时,可能会有人表演射戟的动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射戟”来描绘一个英勇的战士:
铁甲寒光映日辉, 战士挥戟向天飞。 一箭射戟震敌胆, 英雄气概古今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挥舞着戟,准备射出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兵器碰撞声和战士的呐喊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射戟”的词汇,但类似的动作和武器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出现,如欧洲的长矛和戟。
“射戟”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日常对话,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和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在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历史知识点,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
2.
【戟】
(会意。从戈,从榦(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同本义 。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引证】
《说文》-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 、 《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戟广寸有半。 、 《诗·秦风·无衣》-修我矛戟。 、 《史记·项羽本纪》-交戟之卫士。 、 《广东军务记》-刀戟纵横。
【组词】
戟戈、 戟盾、 戟牙、 戟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