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7:57
惊才风逸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才华横溢,风格超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风格独特,不拘泥于常规,给人以惊艳之感。
在文学作品中,惊才风逸 常用来形容诗人的诗作或文人的文章,表达其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美某人的才华或行为方式,尤其是在艺术或创意领域。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评价作品或个人的艺术成就。
同义词:才华横溢、才气纵横、才思敏捷 反义词:才疏学浅、平庸无奇
惊才风逸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中常见的对偶结构,即“惊才”与“风逸”相对应,强调才华的惊艳和风格的超逸。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一直保持着其原有的意义和用法,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文化中,才华和风格一直是文人墨客追求的目标。惊才风逸 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才华和创新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它也体现了人对个性和独特性的欣赏。
惊才风逸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创新、独特和卓越。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对才华和创造力的敬佩和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文学讲座中听到一位作家被形容为“惊才风逸”,他的作品确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充满了新颖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惊才风逸的诗人,笔下生花。
墨香飘溢,字字珠玑,
在寂静的夜里,唤醒沉睡的灵魂。
惊才风逸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月光下创作,笔触轻盈而有力,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悠扬的琴声或激昂的诗朗诵,传达出才华和激情的交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brilliant and unconventional talent",强调才华的卓越和风格的非传统。不同文化中对才华和风格的赞美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创新和个性的尊重。
惊才风逸 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更加欣赏和理解才华与创新的价值。在未来的学和使用中,我将继续探索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和应用场景,以更好地融入我的语言表达中。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3.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4.
【逸】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 《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随侯逸。 、 《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马逸不能止。 、 《国语·郑语》。注:“逸,亡也。”-取之以逸逃于褒。 、 《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 、 《北史》-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组词】
逸犯、 逸亡、 逸窜、 逸盗、 逸禽、 逸马、 逸匪、 逸飞、 逸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