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09:11
撂挑子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放下担子,不再承担责任。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在工作中或承担某项任务时,突然放弃,不再继续,通常带有逃避责任或不满的情绪。
撂挑子 的词源较为民间,源自于挑夫放下担子的动作,逐渐演变为形容人放弃责任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描述职场或日常生活中的逃避行为时。
在**文化中,撂挑子往往被视为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是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这种行为可能会受到社会的负面评价。
撂挑子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逃避、不负责任和缺乏承诺。在表达时,这个词可以用来批评或讽刺某人的行为。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撂挑子,这给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在诗歌中,可以将“撂挑子”融入描述逃避现实的情境:
晨光初照,他却撂挑子, 逃离这纷扰的世界, 留下一地未完的梦。
撂挑子 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突然放下手中的工具或物品,转身离开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伴随着一声叹息或无奈的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hrow in the towel" 或 "quit",但这些表达没有“撂挑子”那种放下担子的具体形象。
撂挑子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形象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动作,还反映了人们对于责任和承诺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撂】
(形声。从手,略声。本义:撇开,搁下,丢开)。
同本义。
【引证】
《红楼梦》-难道我上学去,撂得你们冷清了不成?
2.
【挑】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挑,挠也。 、 《庄子·太宗师》-挠挑无极。 、 《汉书·高帝纪》-汉王欲挑战。 、 《史记·司马相如传》-故相如以琴心挑之。 、 《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目窕心与。 、 《列子·杨朱》-媒而挑之。
【组词】
挑三豁四、 挑头子、 挑眼、 挑茶斡刺、 挑缀、 挑拨弄火、 挑引、 挑泛、 挑招、 挑狎、 挑情、 挑发、 挑谑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